乡村振兴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安良镇段沟村,省级贫困村“蝶变”乡村振兴示范村

    站在段沟村村委会大院四处望去,满眼都是希望所在。北墙外,绿油油的小黄梨硕果累累。南侧和西侧山上绿油油的,全是长势喜人的芍药、益母草、迷迭香等,北侧近1700亩的山上是生机盎然的杜仲。据了解,段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。2016年,郏县中医院向该村派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。大家深入走访、调研分析,请来了专家能手、技术人员为段沟“把脉”并开出良方:荒山发展红牛养殖、荒地建棚种香菇,相对平整的地块种中草药。他们又跑到县里协调项目,为该村打了两眼300余米的深水井,如今村民吃喝、农业灌溉、畜牧养殖不愁没水。产业兴,收入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王集乡:多彩产业盘活乡域经济促振兴

    王集乡属城郊乡镇,辖30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,耕地4.5万亩,境内有4条河流穿流,北汝河在该乡流经13个行政村,土质肥沃,灌溉便利,发展农业产业得天独厚。近年来,该乡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,打造郏县农贸物流集散地,通过蔬菜种植促增收、农贸物流促发展的思路,做大做强花生产业,发展苦瓜、生姜、韭菜等规模化种植,丰富市民“菜篮子”,装满群众“钱袋子”,不断壮大盘活乡域经济。目前,王集乡常年种植花生2万亩左右,占全乡耕地面积的近一半。加上外购的花生,该乡每年可脱壳、加工花生4万余吨,营业额4亿元出头,从业人员近千人,在全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奋力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

    近年来,郏县黄道镇按照“做靓城镇、做美乡村、做强产业、做优文化、做好民生”的思路,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,以文旅产业和特色种植业为突破口,着力在补短板、兴产业上下功夫,做实做细乡村振兴文章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开花,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“近年来,我们镇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,人居环境全面提升,国土绿化成效显著。目前,我们累计发展山桐子、红油香椿、花椒、玫瑰等特色种植产业2000余亩,规划建设食用菌300余亩。2020年7月,纸坊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。”谈起黄道镇的发展,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王宁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乡村振兴7万亿投到哪,一起来关注!

   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进入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,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将面对哪些新课题,呈现哪些新变化?脱贫之后怎么干?乡村产业怎么兴?粮食安全怎么保?农村环境怎么建?城乡之间怎么融?资金补助怎么筹?7万亿投到哪儿?这二十三件事你要关注!创建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培育一批“产品小而特、业态精而美、布局聚而合”的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,形成一村带数村、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。2021年,制定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规范性指导意见。新认定400个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长桥镇烘焙“甜蜜事业”

    “现在虽然说是糕点饼干行业的淡季,但是咱手里有订单,根据客户的订单生产和发货,生意还是不错的”。走进郏县长桥镇麦香食品有限公司,老板王自超正在微信上和山东的客户洽谈一批“手工可可棒”饼干的订单。公司的展厅里展示着牛奶棒、注心蛋卷、小熊饼干、咸蛋黄方块酥、凤梨酥等20多种烘焙食品。这食品的口感啥样,卫生有保证没有,公司的生产和管理有啥秘诀没有?说起这烘焙食品,王自超打开了话匣子。俗话说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年幼时由于家庭条件不好,王自超早早放弃了学业在当地开始跟着糕点师傅学习面包、糕点的制作。在学习过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白庙乡农业智能方舱孵生新农人

    “你看我手机上显示现在智能方舱内湿度、温度、二氧化碳浓度,我在手机上就能完成远程调节,随时掌握猴脑耳的长势情况,别看就这120平的小房子,一年产值近百万呢。”6月18日,在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农业智能方舱内,高中校为记者展示他利用农业智能方舱种植的猴脑菌。据马湾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中介绍,2020年11月,马湾新村在县移民局的扶持下,利用移民项目资金从郑州泽园制冷公司引进2座农业智慧方舱,村集体以每座2万的租金租赁给专业种植户。据了解,每座方舱面积60平米,采取层压式种植模式,上下共21层,最大限度节约了种植空间,同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“中原第一红石古寨”——临沣寨

    无论是谁来郏县,当地居民都会告诉他(她),临沣寨值得一去,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,几百年来,建筑结构制式,依旧保持原貌,被民间称为活着的古寨博物馆,是国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 是“中原第一红石古寨”。走进临沣寨,这座始建于清同治元年(公元1862年),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。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,发源于香山的利溥、沣溪两水分别从寨东寨西流过,流向北汝河。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,临沣寨通往村外的是东、西、南三个寨门,其中西寨门取名“临沣”,东寨门取名“溥滨”,意为此寨濒临沣

  • 河南基层社区郏县:长桥镇返乡创业 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

    5月31日,在郏县长桥镇李常庄村中中畜牧养殖场内,返乡创业“85后”小伙张红飞正在兔舍里打扫卫生、查看兔子的健康状况。据了解,今年32岁的张红飞2018年辞掉郑州的工作回家养起了兔子。“郑州离家较近,还有高铁,出门方便,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对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政策很多,而且家人也会养兔子,通过网络也了解了部分销售渠道。”说到返乡养兔的初衷,张红飞笑着说。创业初期,张红飞买来大量有关家禽家畜养殖的资料自学,同时到外地大型养兔场学习技术,研究改进设备,不断扩大销售渠道。目前养殖场月存栏量1500余只,其中母

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
  • 电话直呼

返回顶部 seo seo